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檀講師陳璿宇(左2)主講,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(中)、輔導妙愍法師(右4)及70多位聽眾,齊聲喊出「我願做好事、我願說好話、我願存好心」點亮人生的光明。 圖/線西分會提供
圖說:《星雲大師全集》專題講座「發心與發願」,邀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檀講師陳璿宇分享。 圖/線西分會提供
圖說: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致詞。 圖/線西分會提供線西分會專題講座 發心與發願
2025-10-27
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線西分會10月26日於線西頂庄活動中心舉辦《星雲大師全集》專題講座「發心與發願」,邀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檀講師陳璿宇分享生活中如何發心與發願,藉以佛法的義理增進自己的智慧,透過生活中修行的真實案例啟發70多位聽眾,齊聲喊出「我願做好事、我願說好話、我願存好心」點亮人生的光明。
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致詞時表示,成就一件事很不容易,例如:工作、家庭等,想要成就需要具足福報,沒有福報,福德不足,事情無法成就。例舉3枚銅板的故事,彰顯福報從佈施而來。來到佛門學習的觀念佈施、佈施不一定是金錢,身體力行,歡喜做義工,歡喜的相續性能成就福德。
陳璿宇指出,發心與立志,儒家談立志,佛家講發心,心一發,則志可立,心一發,則願可成。省庵大師云:《勸發菩提心文》說:「入道要門,發心為首,心發則佛道勘成。」經中譬喻人心,如田如地,開發心田,能播種開發心地,能成長萬物。發心吃飯、睡覺、做好事與做好人。所謂「平常一樣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」。
《人間福報》2023年報導一則茂宜島野火,許多房屋被燒毀,竟有天選之屋,未遭大火吞噬,整棟房屋完好,因佛菩薩的加持。屋主佛光人譚小梅分享,20多年前開始學佛,燒香供佛祈求平安,讀《心經》、〈大悲咒〉和《普門品》,祈願菩薩讓她開智慧,嘗試讀誦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直到業障清除,才慢慢體解經文義理。
一般人心外求法,不知自心有寶藏與能源,唯有依靠發心,由外向內,開發自心的能源和寶藏。開發心地,才能播種、生長與收成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常鼓勵人「發增上心、發出離心、發菩提心」以出世的思想,做入世的事業。
「如何發願?」社會上,一個人將來事業成就有多大,就看他童年志願;在佛教裡,一個修行者的功行有多深,看他的願力大小。諸佛菩薩要成就佛道必須發願,唐三藏西方取經,發願弘法利生、佛教興隆,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。
「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,成就就有多大;願力有多堅,力量就有多強。」星雲大師2016年腦中風,開刀甦醒後,提筆書寫第一字「佛」,之後大師的墨寶被稱「病後字」,大師靠著堅強意志力,勤寫病後字,因為「不忍眾生苦」,成立星雲文教基金會幫助文化與教育等公益,讓許多人受益。
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致詞時表示,成就一件事很不容易,例如:工作、家庭等,想要成就需要具足福報,沒有福報,福德不足,事情無法成就。例舉3枚銅板的故事,彰顯福報從佈施而來。來到佛門學習的觀念佈施、佈施不一定是金錢,身體力行,歡喜做義工,歡喜的相續性能成就福德。
陳璿宇指出,發心與立志,儒家談立志,佛家講發心,心一發,則志可立,心一發,則願可成。省庵大師云:《勸發菩提心文》說:「入道要門,發心為首,心發則佛道勘成。」經中譬喻人心,如田如地,開發心田,能播種開發心地,能成長萬物。發心吃飯、睡覺、做好事與做好人。所謂「平常一樣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」。
《人間福報》2023年報導一則茂宜島野火,許多房屋被燒毀,竟有天選之屋,未遭大火吞噬,整棟房屋完好,因佛菩薩的加持。屋主佛光人譚小梅分享,20多年前開始學佛,燒香供佛祈求平安,讀《心經》、〈大悲咒〉和《普門品》,祈願菩薩讓她開智慧,嘗試讀誦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直到業障清除,才慢慢體解經文義理。
一般人心外求法,不知自心有寶藏與能源,唯有依靠發心,由外向內,開發自心的能源和寶藏。開發心地,才能播種、生長與收成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常鼓勵人「發增上心、發出離心、發菩提心」以出世的思想,做入世的事業。
「如何發願?」社會上,一個人將來事業成就有多大,就看他童年志願;在佛教裡,一個修行者的功行有多深,看他的願力大小。諸佛菩薩要成就佛道必須發願,唐三藏西方取經,發願弘法利生、佛教興隆,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。
「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,成就就有多大;願力有多堅,力量就有多強。」星雲大師2016年腦中風,開刀甦醒後,提筆書寫第一字「佛」,之後大師的墨寶被稱「病後字」,大師靠著堅強意志力,勤寫病後字,因為「不忍眾生苦」,成立星雲文教基金會幫助文化與教育等公益,讓許多人受益。
相
關
消
息







